作者:香港沃盟国际教育2747
社交故事是从认知角度入手的教学策略。透过说故事的形式,运用文字和图画来描述不同的社交情境;给儿童提供客观的社交资料和具社交意义的提示,以增加自闭症儿童对社交情境的理解,使他们面对类似的社交情境时,能以适当的社交行为作回应。
在自闭症儿童眼中,与别人接触的社交场合里存在无数“紊乱”的情况,事情的发生是没有任何预告或警告的,而发生的过程亦是无原无故的。面对“突如奇来”,“变幻莫测”和“不能预知”的社交环境,儿童便会用尖叫、大笑、发问或把玩对象等反应去作响应。
“社交故事”所提倡的,便是要从自闭症儿童的“角度”去面对“社交世界”中的不同环境,然后找出儿童遗漏了或错过了的“社交数据”,再用这些“社交资料”制成“社交故事”。透过向孩子讲述和分享社交故事,便可填补孩子这些遗漏了的“社交数据”,增加他们对周遭社交环境的了解,从而引导他们学习恰当的社交表现。
家长和老师可自行编写社交故事,但需要注意:
1) 社交故事的基本目的是描述行为,帮助儿童学习约定俗成的社会行为,而不是指示或控制他的行为;
2)它可按个别儿童的情况来创作;句子的比例为每2-5句描述、透视及肯定句,便有0-1句指示句;
3)一个故事针对一种社交行为;
4)语句需要正面和具弹性,例如:“我可以”、“我尝试”等;
5)故事内容应根据儿童的能力,使用简单的文字及易明的插图来传递清晰的讯息。
家长可经常与儿童一起重温《社交故事绘本》,再在日常生活中反复使用,加以提醒,才可慢慢引导儿童作出恰当的社交表现。每个自闭症儿童本身就彷如一个故事,第一次看或许会不明白,但只要耐心阅读,反复推敲、与孩子多作沟通了解,最后必能找出其中的道理。